(這個書名看起來頗為愚蠢,但是的確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我不是說的確就是愚蠢的書,我是說的確就是令人動動腦想點社會學的書。)

【前言 社會學-目的何在?】

"我們可以說,社會學的核心問題是,人不管做什麼或可能做什麼均需依賴他人,此事到底有什麼重要性?"
社會學的特殊性在於不界定特殊族群,不挑選特定族群。
"我們可以如是結論,社會學最主要是一種思考人類世界的方式;原則上,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思考同一個世界。"
這樣的結論下,社會學和哲學有什麼差異?

Me:社會和世界的差異;哲學研究世界,社會學研究社會。
都是為了探討真實的人類本質,一個就著世界上看不見的可能性做思索,一個就著社會上其實是看見而我們可能視而不見或是習以為常的事實性做思索。
大概吧。

<第一個注意到的主題:場域>

P12
日復一日為了生活忙碌,我們很少有空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所經歷的事情的意義,甚至更少機會去比較自己的經驗與他人的命運,去發掘「個人身上的社會性」,去尋找「特殊事件的普遍性」,這正是我們期待社會學家做的。我們期待社會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個人生命史,如何與人類共同歷史交織在一起。然而,無論社會學家是否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別無起點,只能從他們與你我共享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只能從滲透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未加工知識開始。
(到P15理解進一步的細節。)

P16
我們很容易把大千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想成某某人刻意行動的後果,我們尋找那位應該替事件負責的人,一旦找到了,我們就相信答案已經找到了。
P17
當你重複做一件事,做多了以後,那件事就會變的很熟悉,而熟悉的事情是理所當然不需要解釋的;它們不會變成問題。社會學好管閒事。把熟悉的事,去熟悉化(defamiliarize the familiar)。突然間,我們每天過日子的方式受到檢驗。如今看來,那個方式只是諸多可能之ㄧ,而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不是每個人都樂見自己過慣的日子遭到懷疑和干擾。
P19
(Me:因此)社會學本身是一股思考力量,一股反固定力量。

<第二個注意到的主題:討論>
有些話題談過之後,又因為後來討論的東西,而回頭再檢視討一次。這正是我們理解任何事物的方式。在理解過程中,每往前跨一步,都有必要回頭看看上一步。剛以為自己完全了解了,卻又暴露出之前沒有想到的問題。這個流程可能永無止境,但在反覆探討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這本書的語言翻譯的和我如此相近,以至於我幾乎只要剪下貼上,幾乎無從整理。)
(思路一致,不過如此,偶爾和我一樣太過意識的解釋事情,以致於簡單的事情往往囉唆兩次。)
(遠處看就可以剪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