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4,角逐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蘇偉貞《沉默之島》,最後獲得推薦獎。

在最後的決審,
只有姚一葦明確表達對《荒人手記》的負面印象,支持《沉默之島》。
我跟他站在一邊。

"她住的那個島有不少遇過這樣生活的人。但是她並不覺得他們的生活是一樣的,她喜歡流動的生活而不是分級的生活。她思考過,其實她的生活是一片一片的,只有生活本身沒有生活習慣。譬如,她可以在很多地方閱讀,但是沒有在光線恰當,四周寧靜,空氣飄送咖啡香的地方閱讀的習慣。生活就是二十四小時。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

許多輕確而微妙的句子在剛開始就不斷流來。
這些句子不是為了表達一個甚麼,而是純粹性的敘事。
讀到"恐雨症"的時候,正好下雨。

我見到籠罩天邊分裂出一線的灰雲。

正因為敘事,關於「洪荒」,《沉默之島》比《荒人手記》說得更清楚。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相信一個人的荒涼不可能只用說明堆砌,不可能只是從知識襲來...荒涼是來自生命。活在生活之中的生命,才有機會產生荒涼。
因此事情從生活中一點一點的冷過來,像冷媒冷房的功率,測量,降溫。

另一個明顯傾倒的特徵,是我相信荒涼甚至使人不易感覺到死。
正因為死不了才荒涼。
死亡的暗示來自危險,而荒涼可以並不危險,就是無處可走...荒涼和無聊之間的差異,是劇烈起伏被瞬間吞噬的輪迴,和老年人膀胱無力漏尿滴滴答答的差別。

最後連結上袁瓊瓊阿姨對蘇偉貞老師"包山包海的女人"的形容詞,
我就忽然了解了,另一個晨勉,她的處世和潔癖。
這是小說裡,被評審李喬形容"宿命性的自然人",如何依然有人格自我,不只是反應刺激的,藏不住的真實。

因為她是這樣的女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