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練習:我如何看見某些人,對他們有興趣,並試著解釋他們的行為。

本來題目是另一個學生出的,換句話說,發明家這種人是另一個學生的關懷。而他們倆雖不認識,透過互閱作文開玩笑說是彼此的筆友。但是因為一些緣故,出題目的學生反而到現在都沒有完成。我當時是和這個寫完的學生一起寫,她每寫一段就給我看,讀到她的第二段的時候,我剩下最後一段,我告訴她,這一篇,她寫得比我好。也就是說,這一篇她雖不是從自己自發性的角度出發去觀察,但還是挖掘出到很好的東西,我似乎就還好。話說回來,因此我不斷地想,如果是我自己決定對象,我究竟是會對怎麼樣的人有興趣,能夠更好的以他們為主題呢。

 

/郭玫青

在我們的生命中,你所看見的、所碰觸到的……所有的所有都是「發明」,「發明」聽起來是一種偉大的詞,但其實我覺得之所以人們認為他們聰明、厲害、佩服的背後最悲哀的是自己的無知,因為要成為卓越與超群的標準實在太高,無法跨越。如果你是愛迪生,你會留名。

對我而言,從無到有的那份努力、留下的汗水是美麗的。以前他們不會知道和察覺發明本身帶來的影響,因為要成為影響需要時間。我知道高科技發達的現在早已推翻了「影響」,所有都在快速進步,而最讓人驚訝的是影響本身根本來的太短,當你似乎察覺時,已經被刪除代替了!也就是說發明家可能已經預想他的發明從盛轉衰,時間好短好短,但他始終在發明,產出,那份執著的美麗,或許大家認為他們執著是為了使世界更美好,但我認為他們在收穫他們努力的一切,充實他們的人生,那份影響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我想重新為你定義「發明」,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發明家。每個人都產出自己的想法,即便是讀同一本書,看同一部電影,都會因為自己的心、際遇、家庭……被影響而有新的東西,我們都沒有去想要怎去影響世界,去創造什麼,改變什麼,只是在專心為了讓自己更好,想要為了自己的人生多加點什麼,我想說的是:當產出的那樣東西出發點是自己,從來不會是得到世人讚賞、或是留名於世,先改變最初想要往前的自己,其實自然而然地去帶給別人影響,雖然可能無法長久到永恆,但會是歷史所經過不可或缺的一環。

面對人生,面對未知,面對困境,我們不斷地想出方法去對抗、去處理,當一切是想要變得更美好時,你就勇敢去做,「發明家的執著」──你的執著──便會產出美好。

 

/藍念初

如何能將意識拋擲得更遠?如何能給出具有移動能量的領悟?當我們庸錄於生活的細瑣時,是否能一面靜謐的提煉出一種步驟,並且把這種由自己專屬生活而出的靈感,細心地建立起來,使它獨出生活之外,一看,立刻印認於人的本質,使他人明白了自己,使他人忽而因不同的舉棋方式,而有了意料之外的前進。發明家便是這樣兼顧生活與整理的意念,同時不斷因為失敗而消失──失敗的發明不成其發明,亦不成就發明家。

失敗在與許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的重複,發明家的執著不能是因源於對重複的執著。重複並非沒有創造性,但執著於重複未若執著於感動,甚至執著於重複帶來的感動。在這裡,重複必須源於重複帶來的幸福,藉由重複,建造起疊加的結構。當世界通過我們的身體,那時巨量的感受,如果再一次呢?我們還是同一個人嗎?如果有幸再來一次,我們能否憋住驚異感,睜大眼睛,目睹第一次無暇顧及的細節?發明家把關注從享受之中些微的移開,用許多力氣,使自己聚焦在表達。其實怎麼來的及呢?世界的旋轉不客氣地摩擦著他的肩膀,想使他翻轉過來,想使他溺斃於品嘗,忘卻某一瞬間變形成魚的能力。成為魚,或者記錄下成為魚的方法,就是發明家成功的發明。

如果真完全成為了魚,是否還能記得在陸地上匍匐前進的方法?在落水的那個瞬間,還能不能惦記將這種狂喜分享出去?經驗不能離開一個人的身體,一離開它就死去,但是發明可以獨立生活,它出現之後,就不拘什麼時候、被不拘什麼生命所使用。

為了活下去,為了存在,為了把一切交給你,這是發明家的執著。他們的意識被封成標本,吃驚而堅毅的目光與世界對視。我們望向他所視,那裏所視已逝,他們所欲託付的,在他們手中,成為我們所視。一旦接過,他們灰飛湮滅,我們以整副的身體接下,慢慢舉成一個新的姿勢,以此力矩,輕抵世界的旋轉,成為一個全新的標本。或者,失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