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性的滑稽鬧劇 By 居振容(臺灣大學戲劇系助理教授)
----------------------------------------------------------------------------------------------------------------------------
當然,一個人只能死一次,真實又悲悽;死了兩次,不但荒謬而且滑稽。這本小說正是一個悲劇性的狂歡鬧劇,既感人又擾人,既真實又荒謬。

人存在的意義和定位,真實與虛幻的錯亂,生命與藝術的互相篡奪,是皮藍德婁作品的中心議題。他出生於西西里島,他的作品包括無數的小說、短篇故事、論文集(《談幽默》、《藝術和科學》)和許多劇作。1934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西方現代文學及戲劇藝術的重要開創者之一。國人對他的劇作較為熟悉,如《尋找劇作家的六個角色》、《亨利四世》、《今夜,我們即興》等。《死了兩次的男人》是皮氏第一部著名小說,其創作手法和概念延續到他之後的劇作。 

《死》援用西方文學裡懺悔錄的方式,採用第一人稱敘述手法,近乎內心獨白的敘述和哲思。作者皮氏在書中創造了另外一位作者,藉由此虛構的角色不斷的辯證自己存在的真實性及寫作的價值,使得《死》成為一部不折不扣的後設文本(meta-text),情節中包有情節,真假莫辨,陷入虛實的層層輪迴之中。

在臺灣,皮藍德婁新版中的辯解顯得太過多慮,因為當人命攸關的八掌溪事件被視同災難片一般,相信必有奇蹟出現;立法院不時搬演精彩的鬧劇;或者是監獄可以沒有警哨,牢門大開。這些「故事」很真實而且很荒謬,我們早就學會逃避孤獨和痛苦。當虛擬實境的科技如火如荼發展時,是讓我們達到「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愉悅狂喜?還是讓我們的生命更貧窮?《死了兩次的男人》在世紀末讀來顯得更加懇切而尖銳,值得讀者仔細深思,不然就捧腹大笑吧!


----------------------------------------------------------------------------------------------------------------------------

《尋找劇作家的六個角色》
這是今天,現代戲劇欣賞教授推薦我閱讀的書。

我寫了一個劇本,叫:一個編劇。
是個對白生硬,表現力不強,難以吸引觀眾注意,且具過份引導人生嫌疑的劇本。
(其中就過份引導一部份,其實是我企圖表現劇中人物自以為是的荒謬卻失敗了。)
(故傳達給觀眾的,是劇中角色有個編劇。但我的設想是編劇沒有出現在角色裡。)

皮藍德婁(pirandello)是第一個以劇本作品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老師說,他的作品,從荒謬而生,但是對白本身引導出他要說的話。
她不懂,為什麼我們年輕一輩的寫手總是:有話直說,沒有鋪陳,沒有情景,就硬逼角色說出那些話。

我也不懂,為什麼我的人物都沒有過去。
它們的靈魂,總是生下來就那麼老似的。

老師說我還小,somehow,一點也沒有安慰到我。
反而讓我對於自己選擇的語言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感到迷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e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